新疆通天洞遗址发现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
本报吉木乃8月16日讯(记者张迎春)汽车沿着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一直向东南方向行驶,一片巨大的山体中,有一个通天洞遗址。6月至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带领的考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
“经过两次发掘,我们发现遗址一个洞穴里的文化积层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直到旧石器时代,可以将年代推至四五万年前。一共发掘出了2600余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以及火塘、灰坑等痕迹。其中石器数量占到了三分之二,还有出土的羊、棕熊、鸟类动物化石,保存良好,为研究古人类生存环境、狩猎方式、采集行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和种类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16日,于建军指着眼前的洞穴里的遗迹向现场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介绍,这处洞穴附近,他们还发现了更大范围的遗迹,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想,大概有18个洞穴,让他们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像去年一样只局限在洞穴里,而是延伸到更多的洞穴以及周边环境,这种大面积而又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我国极为罕见。
当天,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举办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现场考察了通天洞遗址,并就该遗址的价值意义展开探讨。
专家学者认为,四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他们居住在一个个洞穴里,用石头打制石核、石片等工具,进行狩猎或采集食物。通天洞遗址跨越时代很大的文化堆积、丰富的出土文物,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这处发现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明和文化支撑。
据了解,2016年7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建军带着考古队员对其进行了第一次的考古发掘。3个月中,为提高发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他们使用无人机对遗址区域进行不同角度的航空拍摄,全方位地进行文化信息采集,通过物探掌握地下土质,用电脑软件建立遗迹的三维模型,准确地找到了遗迹、遗物之间位置关系,最后发现这里有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等不同史前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此次更大规模的发掘和更多文物的出土,让他们对这处遗址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